微信公众号X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关注。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科创板氢能第一股上市 万亿氢能市场迎来爆发期

2020-08-13 09:15:25

4月28日国内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投产,7月1日鸿达兴业氢能通勤大巴在内蒙古乌海市正式投入运行,8月10日“科创板氢能第一股”亿华通正式上市,万亿规模的氢能市场正在迎来爆发期。

作为最理想的替代能源,氢能储量大污染小效率高。因此,面对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压力,发展氢能已成为能源转型共识。自我国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氢能产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和产业经济关注的重点,今年以来发展明显加速。

产业链条构建完整

发展氢能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各地布局相关产业也是在为能源转型提前铺路。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氢能是指在以氢及其同位素为主导的反应中,或者氢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能量,具有来源广、可储存、用途多、零碳零污染及能量密度大等特征,可发电、可供热,还可作为交通工具燃料。同时,氢还是一个稳定介质,通过可再生能源制氢,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变得稳定。

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表示,氢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是锂电池的130倍,这让氢能燃料在替代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统计显示,目前国际制氢年产量6300万吨左右,中国每年产氢约2200万吨,占世界氢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

在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示范演示的全方位格局,布局了完整的氢能产业链,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应用等4个环节。以制氢环节为例,目前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天然气、甲醇重整、水电解等制氢方法。未来,“可再生能源+水电解制氢”将成大规模制氢发展趋势。

鸿达兴业:民用液氢先行者

尽管氢能的前景被社会和资本市场普遍看好,但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关键核心技术尚未突破、总体成本过高、技术标准体系相对滞后。尤其是液氢生产是制氢领域的难关之一,其制造技术和装备目前国内只有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院、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四川西昌基地和鸿达兴业四家。其中,前三家属于央企,总产能仅有4吨/天,最大的海南文昌液氢工厂产能也仅2吨/天,均服务于航天火箭发射。而民用氢能一直是国内氢能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今年4月28日,由总部设在广州的民企鸿达兴业投资兴建的我国首条民用液氢生产线终于在内蒙古乌海市顺利产出液氢,一举打破了我国民用液氢长期不能自主生产的困局,不仅填补了民用液氢制造空白,还打破国际对我国液氢产业的封锁,解决用氢地与产氢地错配问题,扩大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区域,加快国内氢能产业发展。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液氢调试生产成功的基础上,鸿达兴业将继续加大氢能项目投入,实现年产3万吨液氢及2万吨气态氢的项目规划。

就在民用液氢生产线投产两个月后,即7月1日,鸿达兴业氢能通勤大巴在内蒙古乌海市正式投入运行,运行线路为乌海市海勃湾区至海南区乌海化工园区,全程往返130公里。

据了解,氢能通勤大巴由鸿达兴业自建的内蒙古第一座加氢站充装,充装压力为35MP,百公里耗氢气4-5公斤,续航里程450公里,最高时速90公里,核定载人数为38人,能耗低,对比燃油车明显成本下降。

鸿达兴业让我国液氢产业在民用领域的生产与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也是氢能源产业近年来获配套政策支持的成果体现。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奕丰表示,液氢规模化生产和民用化应用,将会带动电子、冶金、半导体行业等大规模需求超纯氢的产业发展,解决原本气态氢提纯技术限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中国推动航空航天、电子冶金工业、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万亿氢能市场迎来爆发期

作为民用液氢先行者鸿达兴业,为氢能产业整体发展不断探索并开拓道路和市场。8月10日,“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在科创板的正式上市,让氢能市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

由于氢燃料电池具有清洁环保、发电效率高、车用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长、加氢时间短等诸多优点,近几年各国对车用燃料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方正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补贴合作政策的执行,未来几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呈积极增长之态势。

事实上,国家政策方面也不断支持氢能产业的发展。据报道,新华社在刊发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中,首次提到氢能/储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氢燃料储能产业规划最近已完成规划内容编制工作,预期将在年内发布。这份规划涉及了制氢、储氢、加氢和氢燃料电池车四个环节,加氢站和氢燃料车在2025-2035年期间,有程度不同的规划建设或生产数量。

目前,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个地方政府出台氢能发展规划,纷纷抢滩布局万亿市场。

业内专家认为,从产业角度看,氢能的应用已经积累了科学家们的大量研究,开始逐渐走向市场,正处于其第二个阶段,产业化之日即将到来。随着技术日趋成熟、成本大幅下降,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转载自:中国网财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