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X

打开微信,使用“扫一扫”即可关注。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能源赛道转型显成效 鸿达兴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8%

2021-10-27 09:00:49

    “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氢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产业链相关公司纷纷受益。

    10月25日晚,鸿达兴业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氢能产业,重点布局规模化氢气生产、储存、储能等业务,同时开展加氢站、移动加氢站、加注等方面的研发生产工作。报告期内,公司氢能、稀土新材料等业务快速发展,带来较好利润贡献。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63亿元,同比增加44.1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加127.8%。


    氢能业务快速发展

    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翻番

    作为氢能上游产业链的供应商,鸿达兴业拥有70年氯碱、氢气的生产历史。目前,公司拥有“资源能源—电力—电石—PVC/烧碱/氢能源—土壤调理剂—PVC新材料—电子交易综合业务”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氯碱”、“氢能”双主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公司不断做大做强氯碱业务,并重点推动氢能综合应用业务发展,同时拓展土壤改良、新型PVC制品应用、交易所等业务规模,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一体化综合效益。

    “氢气是我们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过去氯碱行业内大部分富余氢气都被用作锅炉燃料或直接排空,而鸿达兴业基于氯碱产业优势,利用提纯装置所生产的氢气作为原料,再通过纯化,达到氢燃料电池汽车氢气使用国家标准。”鸿达兴业氢能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6年,公司成立内蒙古鸿达氢能源及新材料研究院,聚焦开拓氢气生产、存储研究,全方位覆盖氢能上游产业链,成为业内氯碱制氢企业的领跑者。

    据了解,液氢的技术门槛一向很高,全球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生产液氢。液氢的存储也需要耐超低温和保持超低温的特殊容器,也正因此,液氢民用是国际级难题,但也是公认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

    “我们已建成国内第一座民用液氢工厂,开展液氢生产、储运等相关工作。公司与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日本旭化成、法液空、日本东芝也开展了合作,共同推动氢能产业化发展,致力于成为氢能产业的领军者和氢能源的综合服务商。”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告诉记者。


    相关政策密集落地

    储能技术加速布局

    “氢其实不仅在能源方面有较大规模的运用,在储能方面应用规模更大,前途更大。”采访中,鸿达兴业上述氢能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氢能具有能源和储能特点,氯碱制氢具有规模大、成本低、纯度高等优点,是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最佳氢源。历时多年的积累,我们在氢气的制取、储存、运输及加注等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作为氢能产业的上游供应商,鸿达兴业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模式,在能源全新赛道上,鸿达兴业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与经验,正加速布局以氢能为主体的储能产业。

    “氢是一种灵活的能源‘存储’方式,它和电能的转化非常方便。氢储能大发展的前提是氢能生产、运输、存储的技术实现和氢能的广泛应用。目前鸿达兴业已具备高压气态、液态、稀土固态三种不同的储氢路线,尤其是后两种都在进行规模化的技术推广。”公司氢能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探索开展氢储能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氢储能”明确被纳入创新储能技术。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到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谈及储能产业的发展布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行业的关键挑战,一个是技术层面的,储能技术需要降低能效损耗,提升储能效率,储能设施需要更加耐用,无论是物理储能还是化学储能,未来都需要技术上的投入。另一个是成本层面的,储能存在能量损耗,也需要投入资金,更加低廉高效的储能方式将更受欢迎。”

    采访中,盘和林建议,“当前储能行业发展,一方面可以在技术层面寻求突破,探索各种储能技术,以实现最佳,另一方面可以寻求更加成熟简便的储能方式,比如通过蓄水池储能和空气压缩储能方式,更需要在新能源布局的时候同时考虑储能技术,比如光伏+储能的能源管理策略。”(文章转载自 《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admin